1965年12月21日,毛主席在杭州找几个中央的理论家谈话,谈话中,毛主席对前不久刚发表的两篇文章极为赞赏,一篇是姚文元
1965年12月21日,毛主席在杭州找几个中央的理论家谈话,谈话中,毛主席对前不久刚发表的两篇文章极为赞赏,一篇是姚文元在《文汇报》发表的《评新编历史剧“海瑞罢官”》,另一篇是戚本禹响应姚文元所写的文章《为革命而研究历史》,随后,关锋也紧跟形势,写文章响应姚文元,不久,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》应运而生,这篇通知就是大名鼎鼎的《五一六通知》,这篇通知的发表,成为那场动乱开始的标志。
今天我们要讲的关锋,就是《五一六通知》的起草人之一,因这篇文章,关锋得以留在毛主席身边工作,不过,关锋在特殊时期犯下累累罪行,结局令人唏嘘不已。
其实关锋也是一位老革命了,他早在193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,当时的关锋才只有14岁,就已经依偎在党的身边,早年时期,关锋曾在乐陵担任县委书记,这个乐陵是德州市的一个小县城,离关锋的家乡庆云县非常近,这里是关锋早年的主要活动区域,抗战后期,关锋被调到山东分局,担任渤海区教育科科长。
1947年,关锋出任山东渤海师范校长。
就是在这一年,关锋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“伯乐”,他就是康生。当时康生率领中央土改工作团来到渤海区搞土改,实行了一些“极左”的政策,遭到很多人的反对,谁知关锋却对康生表示大力支持,无疑增加了康生对这位老乡(关锋)的好感,在康生的提拔下,关锋开始步步高升,先后担任山东分局宣传部理论处处长、山东政治学校校长等职务。
1956年,在康生的推荐下,关锋被调到北京任职,进入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,这个政治研究室可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,有许多饱学之士,也有一些大理论家,他们都是为中枢服务的,比如说陈伯达、田家英等等,都是些能够直达“天庭”的人。
而且,在政治研究室工作的这些人,往往更能够了解到领导人的意图,体会到政治动向,比如说1957年,中央发动了反“右”扩大化运动,关锋紧跟形势,发表了一些反击“右派”的文章,比如说有一篇名为《驳所谓“一切领导阶级都有局限性”》的文章,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,让关锋与王力、姚文元等人成为“左派”新秀代表人物。
1958年,关锋被调到《红旗》杂志工作,负责编辑专供毛主席参阅的《思想理论动态》,在此期间,关锋发表的文章受到毛主席的关注,陈伯达对关锋也是十分欣赏,有意对其进行栽培。
当然,关锋影响力最大的文章还是发动那场动乱的《五一六通知》,身为文章起草人之一的关锋自然获得毛主席的青睐,动乱开始不久,成立了中央文革小组,直接对政治局常委负责,取代了之前的中央书记处,关锋也被吸纳入中央文革小组,成为小组成员之一。
其实,动乱初期,毛主席与刘少奇同志之间的分歧并没有上升到路线斗争的高度,可是关锋经过一番分析,认为毛主席与刘少奇之间的分歧是路线斗争,于是关锋便给江青写了一封信,称“出现了一个逆流”、污蔑刘少奇要““扑灭革命火焰”等等。
正是在关锋等人的污蔑下,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“打倒”,受到残酷的迫害,并最终含冤而逝,留下了无尽的遗憾。
此外,在揪斗彭老总问题上,关锋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当时彭老总被派到西南大三线工作,谁知关锋与戚本禹联名写信给江青,称:“彭德怀到三线后,还在积极进行不正当的活动”,还说彭老总是“修正主义的一面黑旗”。
正是在关锋等人的诬告下,彭老总被红卫兵从大三线押回北京,受到无情的迫害,身心受到巨大摧残,最终不幸患病,含冤去世。
此时的关锋竟然还不知道收敛,他提出了一个口号,叫“揪军内一小撮”,在这个口号下,“造反派”开始对军事机关和解放军进行冲击,直接打乱了毛主席关于动用解放军“支左”以稳定全国局势的部署,武汉“720事件”后,毛主席对全国局势进行重新审视,作出判断,认为中央文革小组内有坏人,很明显指的就是王力、关锋与戚本禹三人。
1967年8月1日,为纪念解放军成立40周年,关锋在《红旗》上发表了一篇社论,提出:“要把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揭露出来,从政治上和思想上把他们斗倒、斗臭。”正是这篇社论,引起毛主席的震怒,毛主席在社论旁边批注:“还我长城!”
8月26日,毛主席作出指示:“王、关、戚是破坏文化大革命的,不是好人,把他们抓起来!”于是,按照毛主席的指示,周总理宣布对王力、关锋进行“请假检讨”,随后关锋就被关押进秦城监狱,并被开除了党籍。
1982年,中央对两案进行重新审理,决定对关锋免于起诉,并将其释放,但是维持开除党籍的决定没有改变,晚年的关锋主要将精力放在写作方面,不过对于那段历史,关锋一直奉行“四不原则”,即“不看、不想、不谈、不写”。
2005年,关锋病逝,终年86岁。
TAG:文章,乐陵,通知,政治